胆囊炎容易诱发胆囊结石?如何预防胆囊炎发生?
来自:上海协爱中医发布时间:2022-10-15

胆囊炎是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结石同时发生,胆囊炎根据症状和疾病的不同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虽然胆囊炎的危害不大,但是如果不及时预防,可能会诱发胆结石,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胆囊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护理胆囊炎?

胆囊炎的常见危害

胆囊穿孔

多发生于急性胆囊炎发病后72小时内,多见于初次发病或少见发病的患者,如腹痛加重、胆囊明显增大、高热、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高度提示穿孔。

胆囊瘘:胆囊-十二指肠瘘最常见,胆囊-横结肠、胃、小肠等内瘘少见。急性胆囊炎过程中,胆囊与邻近器官发生炎症和粘连,出现胆囊壁坏疽和穿孔。因血管栓塞与粘连肠壁破裂,导致胆囊与肠腔相通,形成内瘘。

胆结石性胆囊炎

90%以上的胆囊炎是继发于胆结石,少数无胆结石的胆囊炎称为非胆结石性胆囊炎。单纯性胆囊炎治疗难度不大,预后较好,但如果发展为坏疽性胆囊炎或合并胆总管感染,尤其是老年患者,有一定的死亡风险。

恶心呕吐

最常见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顽固或频繁,可引起脱水、虚脱和电解质紊乱,在结石或蛔虫阻塞胆囊管时更为常见。

结石嵌顿

约70%的胆囊炎患者会伴有结石。结石嵌顿在胆囊管内造成胆囊内梗阻和胆汁淤积,浓缩的胆盐损伤胆囊黏膜,引起炎症。

其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仍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膈下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胆囊坏疽、胆管炎、腹腔积血和败血症等。

如何预防胆囊炎的发生?

规律饮食

因为不吃东西的时候胆囊里都是胆汁,胆囊黏膜吸水使胆汁变稠。此时容易形成胆固醇/卵磷脂气泡,胆汁的粘度也随之增加,最终形成胆汁泥。如果吃东西,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会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素,使胆囊收缩。此时,含有胆汁泥的大量粘稠和胆汁会排入肠道,从而阻止结石的形成。

适度营养

营养适中,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高有关。吃得太多,特别是食物中脂肪和胆固醇较多的情况下,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注意卫生,预防肠道蛔虫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清洗生果蔬,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从而有助于预防胆结石。

推荐医生

沪ICP备1801639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116号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