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结石同时发生,胆囊炎根据症状和疾病的不同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虽然胆囊炎的危害不大,但是如果不及时预防,可能会诱发胆结石,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胆囊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护理胆囊炎?
胆囊炎的常见危害
胆囊穿孔
多发生于急性胆囊炎发病后72小时内,多见于初次发病或少见发病的患者,如腹痛加重、胆囊明显增大、高热、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高度提示穿孔。
胆囊瘘:胆囊-十二指肠瘘最常见,胆囊-横结肠、胃、小肠等内瘘少见。急性胆囊炎过程中,胆囊与邻近器官发生炎症和粘连,出现胆囊壁坏疽和穿孔。因血管栓塞与粘连肠壁破裂,导致胆囊与肠腔相通,形成内瘘。
胆结石性胆囊炎
90%以上的胆囊炎是继发于胆结石,少数无胆结石的胆囊炎称为非胆结石性胆囊炎。单纯性胆囊炎治疗难度不大,预后较好,但如果发展为坏疽性胆囊炎或合并胆总管感染,尤其是老年患者,有一定的死亡风险。
恶心呕吐
最常见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顽固或频繁,可引起脱水、虚脱和电解质紊乱,在结石或蛔虫阻塞胆囊管时更为常见。
结石嵌顿
约70%的胆囊炎患者会伴有结石。结石嵌顿在胆囊管内造成胆囊内梗阻和胆汁淤积,浓缩的胆盐损伤胆囊黏膜,引起炎症。
其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仍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膈下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胆囊坏疽、胆管炎、腹腔积血和败血症等。
如何预防胆囊炎的发生?
规律饮食
因为不吃东西的时候胆囊里都是胆汁,胆囊黏膜吸水使胆汁变稠。此时容易形成胆固醇/卵磷脂气泡,胆汁的粘度也随之增加,最终形成胆汁泥。如果吃东西,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会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素,使胆囊收缩。此时,含有胆汁泥的大量粘稠和胆汁会排入肠道,从而阻止结石的形成。
适度营养
营养适中,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高有关。吃得太多,特别是食物中脂肪和胆固醇较多的情况下,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注意卫生,预防肠道蛔虫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清洗生果蔬,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从而有助于预防胆结石。
刘毅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顾钧青 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
谭永东 主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赵伟忠 副主任医师
隋淑芬 副主任医师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