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再加上饮食、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普遍缺乏运动,心理压力大等都导致了心血管疾病的持续高发。
1、吸烟
一般大家都认为吸烟只会对肺造成不良影响。
但事实是吸烟对心脏也是非常致命的。
吸入烟气后,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就会渗透到血液中,这时运送氧气的血红素就会卸下氧气而改与一氧化碳结合。
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就会减少,同时受尼古丁刺激冠状动脉也会收缩。血管收缩越严重,心脏的运动就会越艰难。
2、长期熬夜
长期熬夜的人,由于休息不好、生物钟被打乱,患冠心病、血压高的风险大增。
凌晨两点左右,人的交感神经薄弱,而副交感神经很活跃,如果熬夜睡得晚,植物神经就会紊乱,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引发心梗。
由于长期的熬夜而导致过度疲劳,机体处于衰弱状态,这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
3、久坐
久坐2小时以上,每增加1.5小时,心血管风险增加44%。
4、肥胖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年轻人久坐不动,肥胖的比例越来越高。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血脂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血稠,流动慢,粘滞度高,脂肪从血液中析出沉积到血管壁,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堵塞在供应心肌的血管,表现为冠心病。供应心肌的血管——冠状动脉堵塞,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临床上产生心绞痛。
血脂沉积在血管壁后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脱落。堵塞冠状血管,会导致心肌梗塞。
由此可见,血脂高是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而肥胖患者,体内储存有大量的脂肪,脂肪入血即导致血脂高。
因为储存的脂肪和血脂之间有一个动态平衡,如果储存的脂肪多,血脂相应会升高。
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发病具有突然性和迅速性的特点,令人无法预防。
只有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预警
1、胸痛和胸闷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常感到胸痛、胸闷和胸部紧缩,有时还伴随心悸和心慌。如果患者出现心跳过快或心跳过慢等心律失常的症状,应怀疑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患者需要进行检查确诊,并接受科学的治疗。
2、头痛和头晕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头痛、头晕和耳鸣。通常还伴随思维缓慢、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些症状常常预示着患者的血压不稳定,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理。
3、呼吸困难和乏力
如果稍微活动就感到气喘和呼吸困难,甚至在夜间睡觉时由于呼吸不畅而被憋醒,这可能表明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往往不能平卧,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呼吸急促。
4、其他症状
患者常常感到手指发麻,走路时双腿无力,或者嘴角不由自主地流口水。心脑血管疾病常伴有意识不清和四肢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出现这些症状时,患者应前往医院进行脑部CT检查,并及时接受治疗。
刘毅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顾钧青 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
谭永东 主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赵伟忠 副主任医师
隋淑芬 副主任医师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