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钟南山院士认为待在家里是最安全的。对于疫情重灾区的人来说,长时间待在家里会出现情绪上的反应,如过度恐惧和焦虑,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疫情期间如何缓解焦虑情绪?
1、保持规律作息
疫情期间很多地方采取封闭小区或限制外出,一直待在家里,一日三餐以及作息不规律,这样会加剧焦虑心理。经过研究发现,规律和掌控感能应对焦虑恐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早睡早起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熬夜。
2、正确面对疫情
不要过于关注新型冠状病毒,减少关注次数以及时间,筛选信息来源。尤其是睡觉前不能过分关注相关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干扰。此外不能看来源不明的信息,以免引起心理上的负担。
3、调节好认知
一般敏感多疑和心理脆弱的人会出现焦虑不安,可以尝试调节自己认知,客观面对身体状态。不能过分担心身体变化,敏感多疑的人常常怀疑自己是否被感染。若自身难以判断的话,可以请求家人或朋友帮助。
4、坚持的腹式呼吸
当感觉焦虑时可以采取腹式呼吸来缓解。具体的方法是端正坐好,一只手放在肚子上,缓慢深吸一口气持续4秒钟,感受肚子能鼓起来。然后在缓慢呼气,让腹部回缩,反反复复几次,一直让情绪缓解为止,这样能激活身体的放松反应。
5、把担忧写下来
过度焦虑的话,会让大脑思维混乱,摸不着头脑,反而会越来越焦虑。不妨把自己所担心的事情依次写在纸上,然后再想各种解决办法。
6、保持和社会联系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和亲友以及同事之间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的,互相互助。对弱势群体如儿童以及老年人,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照顾。
温馨提示
在漫长的假期中不妨看本小说、看电视剧,也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玩游亲子游戏。若焦虑感不方便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时,可以写在纸上来宣泄情绪。此外也可以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肌肉活动,间接放松情绪,缓解紧张焦虑以及恐惧情绪,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刘毅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顾钧青 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
谭永东 主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赵伟忠 副主任医师
隋淑芬 副主任医师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