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出现便秘,即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排便干涩。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随意用药,器质性疾病都会引起便秘。由于持续便秘,人们出现精神紧张、健忘焦虑、头晕失眠等神经精神症状,甚至诱发肛裂、痔疮等肛肠疾病。有没有便秘,需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判断。
什么是便秘?
容易排便费劲;大便硬或干,呈球形;排便时有明显的疲惫感;肛门直肠梗阻或阻塞感;经常需要手法帮助排便;一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满足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用泻药的前提下,几乎不会出现稀便。无足够的证据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如果便秘持续超过6个月,则被判断为慢性便秘。由于每个人的排便规律不一样,部分人4~5天才拉一次大便,只要粪便干稀适中、排便通畅等,就不判断为便秘。
如何保持排便通畅?
1.多锻炼
多做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或慢跑、跳绳等。适当的提肛运动可以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炎症。边走边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以促进结肠蠕动,有利于肠道消化。
2.调节你的饮食
饮食过细和过细都会诱发或加重便秘,所以适当吃些含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包括玉米、燕麦或糙米、土豆等。,为胃肠蠕动提供动力。远离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蛋糕、油炸食品等。
3.纠正不良排便习惯
排便时不能三心二意,需要全神贯注,每次排便控制在3分钟以内。只要有方便,就要及时上厕所,不能强行憋着;排便后用软纸巾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注意局部卫生。
4.调整自己的情绪
过度紧张或焦虑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肠道神经系统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减少,粘液分泌减少,从而导致便秘。所以要学会释放压力,放松紧绷的神经。
温馨提示
面对便秘,不能随意服用泻药,尤其是含有大黄、芦荟等刺激性成分的泻药。长期用药会产生依赖性,导致结肠黑变病,胃肠蠕动减慢,最后诱发或加重便秘。便秘严重时,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刘毅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顾钧青 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
谭永东 主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赵伟忠 副主任医师
隋淑芬 副主任医师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