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应该如何治疗?
来自:上海协爱中医发布时间:2022-11-03

慢性腹泻是由胃肠分泌消化和运动障碍引起的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多。如果病情持续超过一个月,就会变成慢性腹泻。临床上主要分为胃源性腹泻和肠源性腹泻。

慢性腹泻有哪些分类?

1.小肠病变引起的腹泻

如果是小肠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那么患者会出现腹痛,尤其是肚脐周围有胀的感觉。吃东西后腹胀会比较严重,上厕所的次数也比较多,但是粪便的排出量不一定大,有时候能排出来,有时候排不出来。

2.结肠疾病引起的腹泻

结肠疾病引起的腹泻患者一般会感到腹部不适,双侧或单侧小腹有明显的疼痛缓解。排便后,这种胀痛就会减轻。如果由于饮食不规律会反复出现这种症状,患者排便量较少,这样的患者就容易出现血尿。

3.营养不良引起的腹泻

慢性腹泻患者因为经常上厕所,不敢吃东西。他们必须根据自己的营养状况,多吃清淡的食物,如米汤或果汁面汤。千万不要因为拉肚子而拒绝进食。这样会造成胃长期拒绝接受食物,对食物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会形成非常严重的肠胃炎。

慢性腹泻应该如何治疗?

1.合理饮食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拉肚子不是病,但是饿几次通常就好了。但这不是正确的方法。腹泻时,排出大量体内物质,流失大量水分。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合理饮食,就会导致严重的营养缺乏,使身体代谢紊乱,腹泻加重。其实腹泻还是有一定的消化功能的。可以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身体的营养需求,让病情尽快恢复。

2.防止脱水

腹泻会排出大量水分。为了防止缺水和电解质紊乱,一定要多喝水,或者多喝米汤、面汤之类的,补充体内的一些营养。严重腹泻容易出现脱水症状,要及时去医院。轻中度脱水患者可口服生理盐水预防脱水。

如果有腹泻症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合理用药。有些人会自己去药店买一些止泻药。如果用药不当,不仅会使腹泻得不到改善,还会加重病情。腹泻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有利于毒素和不良食物的排泄。腹泻发生时,不要急于止泻,滥用抗生素。


推荐医生

沪ICP备1801639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116号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