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次数,而且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可能伴有便血、里急后重等。
腹泻会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降低身体的免疫力。腹泻时,机体不但丢失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还会丧失大量的电解质,如钠、钾、钙及镁等。
腹泻的共同表现:
腹痛:常有不定时之脐周或左下腹疼痛,轻则腹部胀痛,重则痉挛性绞痛。腹痛多发生于餐后,伴强烈便意,常在排气或大便后腹痛能自然缓解。
排便异常:腹泻与进餐、情绪波动有关,亦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性发作。排便稀薄,无脓血,但常带有粘液。
消化系统症状:厌食,恶心、呕吐、暧气;腹胀、排气,便后即能缓解。
全身症状:精神焦虑、抑郁,疲乏失眠,手足湿冷多汗,食欲减退,全身无力消瘦等。
区别:
轻型腹泻:主要是大便次数增多,多在10次以内。大便稀,有时有少量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混有少量黏液。每次量不多,常见白色或淡黄色小块,系钙、镁与脂肪酸化合的皂块。偶有少量不增或稍降。预后较好,病程为3-7天。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却常每日3-7次,色黄,常有粘液,有恶臭,大便检查可见少量白细胞,大便性状和次数不稳定。
重型腹泻:可由轻型加重而成。每日大便10次以上,多者可达数十次。开始转为重型时,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黄或黄绿色,有腥味,呈酸性反应。换尿布不及时者,常腐蚀臀部皮肤,表皮剥脱而发红。随病情加重和摄入食物减少,大便臭味减轻,粪块消失而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色变浅。患者食欲低下,常伴呕吐。多有不规则低热,重者高热。体重迅速降低,明显消瘦。如不及时补液,脱水、酸中毒逐渐加重。少数重症者高热达39-40℃,频繁地呕吐、泻水样便,迅速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症状。
起病急,病程在2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腹泻,多由急性肠道传染病、细菌性食物中毒、肠道变态反应、饮食不当等所致;起病缓慢,常有反复发作,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常由慢性腹泻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这里指的是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包括结肠过敏、情绪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症状表现有腹痛胀气,排气排便后疼痛或消失,稀便与硬便交替出现。
刘毅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顾钧青 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
谭永东 主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赵伟忠 副主任医师
隋淑芬 副主任医师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